找到相关内容220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弘一大师: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(别行篇)

    之前、更相戏弄出非法语、举目攘臂偏指圣仪。或端坐倨傲、情无畏惮、虽见经像不迎奉。 致令俗人轻笑、损灭正法。” 资持释云“初通斥轻慢之相二、斥非致毁中二、初叙合敬。我等者通指...圣。今明造立、多是佛塔、亦通余圣。无名支担谓安形像、故下释云庙貌也。 塔或下翻释。”见事钞记卷三十七   第二项 显报   ▲事钞云“增一阿含云。偷婆、补治故寺、并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弘一大师|南山律在家备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1045018.html
  • 略谈灭尽定

    唯招有頂四蘊(除色)異熟 唯順生受 通順生、後及不定受、或全不受 唯異生得 唯聖者得 欲色二界皆得 唯在欲界人中     由上观之,无...此定又是以什么原理令想受生呢?Paul J. Griffiths在谈到有关赤铜鍱部所传的灭尽定之章节内,举了觉音所说的例子:如一面镜子装进了布袋,虽然不能照到外面的境界,但它的功能犹在;而入灭尽定者...

    释印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3745245.html
  • 修证篇概论

    3] 有部认为念有忆念过去的作用,虽以一刹那间虽没有能知自心,但后念能忆念以前的心。(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,页三三九)   [4] 按:有部认为:烦恼尽,身中及遍有的是尽智,必尽智后,方现无生智。无生智,非遍有,亦非(大正二七?五二八下-五二九上)。以此定义来说,有部的时解脱阿罗汉,若遇到退缘,还会现烦恼而退,因为有部是三世实有论者(自性实有),“阿罗汉断诸烦恼,非令全无,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647483.html
  • 简述不同时期三教关系的发展及其不同特点

    而形成关系为标志,所以完整意义上的三教关系,理应从佛教传开始算。  佛教:佛教的传入,现在学界已大体确定为东汉初年(汉明帝永平年中)。在汉代佛教刚传入时,大家都看作是黄老道术的一种,这与当时社会上...洪老师认为,尽管《老子化胡经》是佛道之争的产物,但它所利用的“老子化胡说”,其说时,却可能有调和佛道的意味。这一论点是有说服力的,因为佛道相争,至少得到佛道的发展都具有相当规模、并为其宗教利益不得...

    释青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3550799.html
  • 汤一介:文化的豆动及其双向选择——以印度佛教和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为例

    中国,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。从二十世纪,西方哲学像潮水一般涌入中国,先是达尔文的进化论,继之有尼采哲学,无政府主义,实用主义,马克思主义,实在论,德国十九世纪哲学,分析哲学、维也纳学派、现象学、结构...这样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。从二十世纪,把中国历史上的"哲学思想"、"哲学问题"等自觉地作为对象来进行研究,中国学术界就存在着"中西古今"之争,但当时对什么是"哲学"并没有明确的认识,往往用"文化"...

    汤一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3955100.html
  • 紫柏真可的经教思想

    修道位中后得引故亦得。有义:成佛方得,以十地中依异熟识所变眼等非无漏故,有漏不共必俱同境根发无漏事理不相应故,此二于境明昧异故。由斯此品要得成佛,依无漏跟方容现,而数间断,作意故。”(注[...传统唯识的立场相为离彻,但其中也有含有和合性相的意味。  真可以真如缘起的观点释唯识,以达到融合性相的目的;至于修行的方法,真可则主张:   夫真如随缘之旨,最难明了,良以真如清净,无薰染,如何瞥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4757267.html
  • 评析董其昌的“画禅”(1)

    所以“尤难为怀”,是因为非寻常语言所能道出.故“庄老告退,而山水方滋”,演为南朝时以倩巧之浯,状清隽之景的绝妙好辞——山水诗。彼时山水绘画亦刚刚兴起,也正在其之时便提出了这样的艺术创作宗旨,“...主调,是秋色,碧翠才微之意。其画楼阁以当翠微亭欤?这沉郁的笔墨色彩,这佳景胜境,与澄江一片恰成对映,非“江涵秋影”诗句莫可当。正是峰峦沉沉翠几重,秋风未叶先红,澄江碧,扁舟轻,无声诗入画图中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762518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2)

    的。阿赖耶识的体是不能消除的,末那的体也不能被消除,只是在转识成智时,转末那成平等性智通达无我平等之理,自然圆照法界,所以大圆镜智与平等性智也是相依托的。但是平等性智在见道便可,而大圆镜智唯有金刚...第二章瑜伽宗  第十一节略 史  瑜伽宗是无著、世亲兄弟在佛灭后九百余年,约当东晋之末,刘宋之,也就是公元第四、五世纪之间,根据弥勒的教法而在印度建立起来的。瑜伽是梵语译音,意思是“相应”。此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464551.html
  • 从敦煌写本看汉族佛教传入吐蕃的历史

    产生在慧能之前,尤其是有关袈裟奇遇的内容更是如此,它证实了祖师的师承系统。根据慧能呈奏唐武后的这一世系牒谱来看,该文献也可能传到了智銑(609—702年)手中,他是四川地方教宗的第一位祖师。从九世纪...(参见《拉萨僧诤记》),第308页注释),这是一个蒙古族(鲜卑)的小部族,它从七世纪就皈依了佛教,并在四川的北部与吐蕃人分庭抗礼。吐蕃人战胜了吐谷浑人,并且在松洲(今四川省的西北部,离甘省不远的...

    戴密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64269812.html
  • 早期中国佛教的大乘小乘观

    此举并不表示那  些经典在大乘佛教的形成过程中不重要,而是为了探讨中国  佛教徒认识这种刚在印度萌芽就被引入中国的佛教思想,需  要较为可靠辨认的数据。 在大乘思想的时代,一部佛典  明白地自称...不退转地。  由于大乘佛教,即视世界中一切事物、语言、观念  只是存在(所以「非无」),而不具实有(所以「非有」)  ,因此,存在世界的变化只是「幻」。既然是「幻」,那么  一切存在的事物的特性就...

    周伯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571348.html